因此对于大多数创业者而言,是要去重视的,以便赢得与更多人接触交流的机会;
BP是给投资人看的,更是给自己看的,通过BP梳理自己公司的发展状态、发展的策略和资本部署是非常必要的;
好的BP可帮你提炼和梳理创业思路,指导你分析市场和用户、找到好的定位和切入点、明确产品逻辑和业务走向、规划发展路径,搭建团队,定制资金规划;
虽有一腔热血却缺乏深度的思考,不太容易成功。落实到纸面上,迫使你检查自己的运作构思是否可行。帮你改正却不切实际的想法,降低试错的代价。能够让你加深对核心的记忆,如市场之间的竞争,解决方案等;
打动投资人,从来不是一份商业计划书就能做到的事,它只能帮你打开大门,进门以后的路会有更多的挑战;写好一份商业计划书,不仅是对投资人的尊重,更是对自我创业初衷的肯定;
商业计划书更利于交流。更容易把你的商业构思讲给供应商听,讲给客户听,甚至是讲给你的丈母娘听。写出来的商业计划书能让你的交流和视野聚焦在重点上;
BP(商业计划书,下同)更多的只是一个情书,目的是让投资人对你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可能达到后面的事情;
一份简历,如果没在5秒钟内引起HR的兴趣,就会被扔到垃圾桶。同理,想在VC堆积如山的商业计划书中脱颖而出拿到融资,更需要功夫;
一个事情5分钟说不清楚,基本上不是好项目。 我问了一个做投资的朋友,你觉得好的项目有多少?他的回答是,大部分不及格,小部分能打60分,一小撮80分,90和100分的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创业之前,你一定要做份商业计划书来审视下你的想法;
调查显示,曾做了商业计划书的创业者,公司发展更快,更容易从供货商那里拿到原材料,更快拿到第一笔订单,在产品改善方面的工作会更出色,失败的概率会更低;
在企业的发展中,商业计划书做得很早,很难对销售或是企业利润起到直接的作用。但它帮你建起公司,让公司顺利运转,减少失败的可能;
投资人跟你要做的项目有冲突吗?他是不是投了类似的公司?这也是可以事先了解的;
他的投资公司靠谱吗?你们之间的契合度怎么样?你是否愿意接受这样一个长期的合伙人?要抱着找创业伙伴的心态来找投资人;
可能在在融资、可能是在招合伙人、可能是申请某项基金,甚至是为了说服自己给自己洗脑从而脱产创业。这样一个时间段,就能开始写商业计划书了。
在保证展示重要内容的前提下,越少越好;很多投资人可能每天都能收到十几份的BP,如果页数太多,看不完的概率会很高;
众多调查的最终结果中,绝大多数投资人更喜欢PPT而不是WORD,使用PPT,图文排版更方便、表现更丰富,方便讲清楚创业项目。PPT一般是按页查看,让人更有耐心去了解;
PPT版的商业计划书适合在展示或路演时使用,而WORD或PDF版本则适用于通过筛选后的进一步展示,内容上也更详实;
商业计划书,一般都包含产品介绍、商业模式、市场分析、发展规划、竞争分析、团队介绍、财务规划与预测、融资需求、退出机制等内容;一般按照叙述的逻辑展示,当然,也许如下三种另类的观点:
以上三位的看法及其他商业计划书攻略版本,之后会通过公众号”九十九“发送给大家;
如果有飞涨的数据,那就直接拉出来秀一秀吧,亮出数据,有利于增加底气,提高双方兴奋度,并能将谈话角度引入“为什么数据涨这么好?”的趋势,进一步提升谈线
有多少注册用户?多少活跃用户?网站有多少 PV?官微粉丝几位数?传播效果如何?有收入的话,收入怎样,利润怎样,平均客单价是不是合理?投资人没法仅通过BP就试用你的产品,因此运营数据成为了产品以外最直观的体验;
比如:APP上线三个月,用户到百万量级,日活在十万量级等等之类的,不用写的特别细;
例如“一个预定体育场馆的App”,“体育爱好者和体育场馆一键连接”等等,把想做的事情,提炼成这样一句话是很考验人的,这个提炼的过程,也是不断取舍产品定位;
有成绩有数据?一定要拿出来亮一亮;运营数据(用户数、转化率、营收等等);
产品的交互图、流程图、具体功能、操作都不需要,若用户体验或者视觉设计是很重要的卖点,可单独拿出体现;
投资人要的不是点子,一个点子往往一个人想到的时候,还有别的很多人都想到了,怎么做才重要;
别说“我们要成为中国最大的什么什么......”也别说自己是“最好最好的什么什么......”
这里核心是要突出专注,表明你就想做一件事,而且就想解决这件事中的某一个关键问题;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判断,看你的项目是不是瞄准了真实存在的需求。有潜力成长为大公司的项目一定试图满足大家更基础更本质的需求,而看上去很不错现实中却实属小众的项目常常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需求的塔尖;
创业者打动投资人,靠的就是生动具体的细节,用户有什么痛苦,我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些痛苦。从用户的痛点出发做产品才容易成功,在BP中尽可能展示出你产品的动人细节和独特价值;
主要包括你向谁提供产品或服务,你的产品或服务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怎么收钱,以及你的产品或服务是怎么来制作与提供的等等;
因此一个切实可行的盈利模式是投资人关心的事,你需要告诉投资人:商业盈利模式是如何的?这样的模式是可靠并且有盈利期望的;
可以老老实实地说,我不了解这一个怎么挣钱,但是中国一亿用户会用,如果有一亿人用我觉得肯定有它的价值。想不清楚如何挣钱没关系,投资人比你有经验,告诉他你的产品多有价值就行——周鸿祎;
(对于早期互联网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能看到未来潜在的巨大市场即可,商业模式未必很清晰)
这个产品做出来以后,怎么推广,打算用多少时间做到多少的用户量,公司会怎么去扩展,希望占有多少的市场占有率,这一步做好以后,下一步会怎么做,一步一步的,一个公司长远的一个发展,毕竟投资人投资的不只是产品,而是此公司,有必要了解此公司长远的一个发展;
产品分析要能细分到自己一年内做的事;列出自己超越对手的关键点以及一年期的工作要点;
这个痛点背后的商业经济价值有多大?你的目标是占有多大的市场占有率?(依照产品和定价来估算的真实有效收入市场,而不是瞎扯万亿市场。)
当然,市场预期不能仅看用户数量,一些用户数少但客单价高的产品或服务也可以被认为有很大的市场预期,比如各类 2B 服务;
最忌讳的就是通篇讲产业、讲概念,不务实、不落地。应该告诉投资人的是你的市场选在哪、你的机会在哪;
别斗胆说你需要1000万去做媒体广告建立企业品牌......初创的公司是没钱玩那些奢侈游戏的;你不如说“我们已和XX达成意向,通过他们的渠道进行捆绑在全国推广......“
要描述在目前的市场背景下,你的项目抓住了一个用户的痛点。或者你的项目可以为用户所带来更超高的性价比的产品或服务;
尽量列出与竞争对手的对比分析,表明当前的商业机会。重要的是与你的产品直接相关的市场数据,即微观市场、力所能及的市场,这一些数据越详细越好;
投资人的收益不仅与被投资方是否做得好有关,也与其竞争对手的强弱变化紧密联系。竞争对手的情况分析,对于投资前景的判断和项目收益预测必不可少。
商业计划书里对于竞争对手分析的忽略或语焉不详,显然不是“知己知彼”的表现,“没有竞争对手”或随便提几个同行,并没有针对性地就所涉及业务领域作对比分析,难以取得投资人的信任。
把潜在竞争对手列出来,把各自的侧重点和业务方向描述清楚,让投资人了解在这样一个竞争环境里,为什么你还能有立足点,也有助于分析产品的差异性。
为什么这件事情你能做,而别人不能做?否则如何这件事谁都能干,为何需要投资给你?你有什么特别的核心竞争力?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关键不在于所干事情的大小,而在于你能比别人干得好,与别人干得不一样;
突出自己的亮点。只要有一点比对方亮就行。刚出来的产品肯定有很多问题,说明你的优点在哪里;
名人明星创业,成熟企业转型,都会为新项目带来很多现有渠道。自己或团队的亲朋好友提供的资源,团队里有巨头出走员工,都是渠道优势的一部分;
相比技术和团队,渠道优势并非真的优势,因为渠道是别人也可以用的。渠道仅作锦上添花,决不能拿来当核心竞争力;
存在某种绝对性的保障致使其技术或模式是不可能被抄袭的,常见于生物医药类产品或政府特许经营类产品;
没有绝对保障,但在技术上或模式上的复制门槛导致没办法复制。比如有突出个性的团队或个人,eicoDesign、罗辑思维等;
在技术上或模式上可以复制,但需要耗费大量成本,大部分国内的技术性创业企业位于该层面;
有壁垒的竞争态势市场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竞争壁垒决定着竞争的态势。企业在选择创业项目时,一定要考虑提高竞争壁垒,以形成相对好的发展环境。竞争壁垒首先是技术壁垒,要有专有技术;其次是资源壁垒,相对垄断原料来源;还有是许可壁垒,取得众多的经营许可证和资格等级证等。通过提高市场进入壁垒,获得持久的竞争能力;
不要说“我这个想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样的话,投资人一听这话就要打个问号。有其他人在做同样的事不可怕,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对这个产业和行业有一个基本了解和客观认识;
有这样一种说法:“宁可投资一流人,二流项目;也不投一流项目,二流的人”;
也就是投人投人再投人,所以大家最关注团队,只要团队好,模式、市场与利润都是可以创造的;
创业者做项目,需要有相关气质,积累过相关经验,在要做的事情上有过积累,不能只是因为你想做一件事你就去做;
如果你要做旅游,那VC希望你是热爱旅游的;如果你要做社交,那么你应该热爱社交,是微博、微信上的社交达人;如果你要做游戏,那么你应该是一个骨灰级玩家或资深开发者;
需要介绍团队主要成员的背景和特长。强调个人的能力适合该岗位,团队的组合适合创业项目。稳定的团队利于融资;
对于有高平台工作经验的团队来说是个加分项,但是也不代表没有高学历高平台的创业团队就没有机会了
清华、北大等名牌学校毕业生,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亮相机会,海龟们也不例外,即使在西半球的某个偏僻小镇上的学校里只泡上了几天,照样也可以在自己脸上贴金。要是在大公司比如Google、微软工作过,人们就非常有可能想象你的水平和谢尔盖、比尔盖茨也不相上下;
1. 尽量挖掘成员过往经历中的闪光点。可以具体说说自己在相关行业的经验及成就;
2. 为什么这一个项目你们团队能做成?先把自己说服,再说服投资人会容易一些;
团队背景就跟学历一样,一开始可能是个敲门砖,但一旦项目真正开始启动,投资人关注的就是核心成员间的默契和互补性、项目本身的发展速度了。
投资人不会被顶级文凭、过去大公司的工作经历所蒙蔽,他们首要关注的是某个的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你的团队是否有经验应付这样的挑战。
1投资人不会把钱交给一个没有计划和目标的创业者。他们想知道的是,公司何时能达到收支平衡……
说说未来一年或者六个月要多少钱,用这些钱干什么?大概会花多少钱在人力成本上,多少钱在服务器运营上,多少钱在市场推广上,每个月固定成本是多少,经营成本是多少,半年花多少钱,一年预计花多少钱,至少你对公司未来怎么花钱心里要有计划;
如果业务成功,何时能达到盈利,如果业务遇上问题,自己的财务情况能够继续支持企业运营多久,这些都是创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1早期项目的盈利不重要,投资人主要对高增长感兴趣。表明你的融资计划,要多少资金,准备稀释多少股份;
分析一下自己一段时间需要用的钱,你将在接下来的3-6个月时间里做哪些事?例如团队如何组建、产品如何开发、营销推广怎么样开展,每个方面的费用开销大概是如何的?以及你希望融资的金额和出让的股份比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项目早期融资的时候,过高的估值或过多的股份出让,对公司未来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稀释的股份要少于30%,稀释太多你就是打工的了,稀释太少投资人可能不太感兴趣;
早期没有必要特别纠结估值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拿到一笔钱先把项目启动起来,这比纠结估值更重要;
立场上,你的需求是估值越高越好、出让比例越低越好,而投资人正好相反。估值和出让比例可以人为调整,于是创业者和投资人有了博弈的空间;
估值应该基于投资者真正支付金额的合理估算,荒谬的估值会被直接扔进垃圾桶;
公司并购—卖给差不多大的公司就是并购,大家进行换股,旧股票变成新股票。VC和创始团队通过你自己的股票比例大小分;
其中最不公平的就是最晚进来的 VC先分,之后前一轮的VC分,这样依次下去,最后才轮到创业者;
BP是你和投资人沟通的核心框架,你需要确保VC想要了解的问题都包含在里面。
颜色尽可能简单朴素、不要花哨。不必在乎排版、美术设计,正事交代清楚为重;
“花里胡哨”的BP,给人的感觉,可能会对创始人有一个误判,是不是这个团队也是这样的状态?
一份商业计划书写得好坏不在文字的多或少,即便每一个章节都写得面面俱到,但关键内容含糊其辞,恐怕到头来还是白忙乎;
字里行间,VC一眼就能看出你是否诚心诚意认认真真,是否功夫做尽、佐料加足;
平台不是炼出来的,不是搭出来,平台得有上下游各个行业的兄弟给你当柱子,他们凭什么愿意给你当柱子,让你在台上风光啊?给个理由先;
很多投资人也是从创业者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们有的也犯过建平台的毛病,当你跟他们提建平台的时候,他们脑袋就大了,你就等着受到他们的思想鞭挞吧;
如果你的项目就差钱,差多少?百度市值500亿,给你500亿能再造一个百度吗?苹果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你要多少钱能再造一个苹果?
VC都是很精明的人,他们中有很多都是成功的创业者转身成为VC的,操盘能力一点也不亚于成功的企业家。如果项目有钱就可以干,凭什么溢价买你的股份?
每一个创业者都对自己的项目信心满满,甚至不少人认为能改变世界,改变人类社会,并在商业计划书里大书特书;
不管从哪方面看,说假大空的话都对创业者不利,创业是细节的较量,宏观方面的留给经济学家去预测吧;
有些创业者觉得自身做的东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己是全世界上独一无二做这个生意的;
但没看到不一定代表没有。千万别认为你的Idea牛得要死,没人想到,更没人做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句话放在人口第一的中国绝对正确;
在你没有弄清这一个市场是否还有其他人在做的时候,要么直接说没看到,要么不写,投资人都见过各行各业各种奇葩的人,眼界比你广得多,说的不对或者不够准确,对你的商业计划书来说是减分的;
VC不愿意签所谓的“保密协议”;这一类硬梆梆的法律文书令人相当不愉快,尤其是当它们来自初创企业时;
如果不方便透露,那就不写,也不要用“暂不方便透露”“必须签署保密协议”之类的话语,这些大家都懂,但是写出来就很扫兴;
不是越多越好,写得越厚越好。很多时候简单明了,更能说明你的底气很足,说明你能把握好关键点;
有的企业过于强调产品的功能细节,创业者担心VC不清楚自己的产品,在商业计划书就写得非常具体;
除非这个行业很新,除非这些市场概述是属于自身个人的见解和分析,否则简单搬运数据,反而是噪音;
很多创业者的商业计划书一开头就是大话连篇,从宏观经济说到世界形势。其实不然,大家别小看投资人的智慧,他能投资你,一定是了解你的行业的,因此你就不用做市场基础教育培训了,立即进入主题,简单明了,反而更能说明问题所在;
“下一个阿里巴巴” “XX行业的阿里巴巴”,这些语句,只会让投资人觉得团队思考不深刻,瞎忽悠,没有属于自身个人的创新;
商业计划书应该以普通人的口吻来撰写,避开使用任何术语和无休止的缩写形容产品或生产营运过程,以便易于阅读和理解;
感叹号不需要出现,这不是在下军令状。越是显得悲壮的事情,越是不会有人在乎;
拿到一份制作非常精致的商业计划书,从设计到排版让人眼前一亮,但是细细一看内容空洞,理由牵强附会,让人觉得云里雾里;
每个VC都会非常认真地对待无限可能的创业者,不会美化没关系,用心梳理内容才是重心,切勿本末倒置;
有情怀是件好事,但是商业投资是一件严肃的事情,VC投资人可没这么多的时间搬着小板凳嗑瓜子听你讲故事;
商业计划书最需要数字与图表,而不是像本小说。写小说可以写得密密麻麻,但商业计划书要的是简单明了,最忌讳的是写得太正规,全是字,能用图与数字表示是最好的形式;
极少会有一个VC在商业计划书阶段上当受骗,VC犯错误,多半是投资以后的风险管理,而不是投资前的分析和判断;
VC的看家本领就是看商业计划书,你在讲述实实在在的商业机会还是在瞎编瞎扯,VC个个都是火眼金睛的;
一般投资人关注的要点有用户数,日新增,PV/UV,DAU,留存率,用户停留时长,使用频率,竞品情况,未来发展趋势与空间等等,投资人最喜欢看的就是数字和图表,能够准确的通过不一样的行业进行展示;
资金用途和估值。这也是一个创业者和投资人不可回避的问题。想好了你要多少钱?准备出让多少股份?不管你的心理价位是多少,你应该明白准确地提出你的要价,不妨让它作为一个谈判的起点吧;
投资额至少在300万美元左右的商业计划,事实上越多越好。在商业计划书中表现出对资金需求有认真规划,而且确实需要这么多钱;
有其他投资人准备一起投资的商业计划。VC往往觉得人越多越安全,所以他们通常不喜欢成为交易中的惟一投资者;
明确的退出方法。投资人希望看到你已经提前做好了安排,让他们能在交易中拿回自己的钱并获得回报;
(a) 公司注册在哪里?注册在海外还是国内?有哪些分公司、子公司、关联公司?投资人的钱从哪里注入?公司的架构关系到股东利益是如何体现的?
(b) 你的公司是如何运转的,你有那些部门?你的COO,销售副总、首席技术官们是否分工明确,各就各位?还是你既是董事长、又兼任CEO、CFO、系统构架师、人事总监......集大权于一身的封建领主?
这么宏大的愿景,那么你自己投入了多少自己的钞票呢?如果你一分钱都没有投入,VC们通常会非常怀疑你自己对这个创业项目的信心和创业态度;
不要怕丢脸,如果你告诉他你自己投入了仅有的几块钱积蓄但是已经把事业做得像模像样,他绝不会嫌你寒碜,而是会把你当成英雄。会放心的把大把大把的钱交给你去打理;
当然,持平并不是最终目的,公司收支打平了,我就有信心给你更多的钱去扩大规模、去进一步发展;
一个公司开始有收入了,说明公司的产品有市场价值;一个公司盈亏持平,说明它是有盈利潜力的;只有具有盈利能力的公司,才是正真有价值的公司;
1几流的项目,就找几流的投资人。不想把项目或者投资人分成三六九等,但毋庸置疑,越级挑战总是比较难的事情;
投资人都有圈子,找到一个投资人以后先交朋友,即使没谈成也会介绍很多做投资的朋友给你;
团队内有一个人专门负责沟通融资,经常和投资人喝喝茶谈谈感情。其他团队伙伴专注到各自的事情上,避免被融资这件事牵涉太多精力;
1邮件标题和商业计划书的主题页:项目名称+创业领域+模式,方便投资人和自己搜索和存档;
不要大文件——将PPT转成PDF文件会小一些,除非是数据图,一般的图片都可以适当压缩;
教你一个小诀窍。你准备三个钓VC的诱饵:一. 项目简介;二. 一份商业计划书;三. 完整的财务预测计划。
根据你回家作业中找到的对口VC名单,写一封简短的邮件,包括一、两句甜言蜜语,附上你的“项目简介”发出去;
如果VC马上有回信,问你有没有更详细的商业计划书,你应该兴奋地立刻把十六页的那份商业计划书发出去;
在你发出商业计划书之后,VC又主动和你联系,问你有没有详细的财务计划,你应该兴奋地立刻把详细的财务计划发出去,并独自一人去哈根达斯买一杯最好吃的冰淇淋自我暗地里庆祝一下,瞧,你商业计划书所花的工夫见效了!
你应该开始准备好,很可能这VC过几天就会来主动邀请你去他(她)办公室面谈;
如果在两个星期以内VC对你的“项目简介”没反应,你能再一次发邮件,包括一、两句甜言蜜语,并主动附上你的“商业计划书”;
如果该VC有正面回复,请把(C)的动作重复一遍。如果在两个星期内该VC对你的商业计划书没反应,你不妨主动再发一邮件询问一下他(她)对你的商业计划书的反馈。
1种子/天使轮的BP最重要的是把“我在做什么”这件事情讲清楚。这时候项目处于0到1的阶段,可以有节操的画饼,投资人也吃这套;
A轮,最重要的是告诉投资人“我已经证明了项目的价值,需要钱获得更多的用户。”
这时候项目处于1到10000的阶段,大部分情况下投资人已能试用产品,最有说服力的就是漂亮的用户数据;
这时候项目大结构应该已经稳定,下一步就是要告诉此阶段的投资人,项目的变现能力,来让投资人对自己投资的回报有信心;
有些投资人喜欢用比较有攻击式的语言,不要着急沉着地应对就可以了,大不了换一家聊;
这一点是中国的创业者特别“赚”的,因为国外有很多可供参考的商业模式已经被验证。比如百度是中国的google,人人网是中国的facebook,微博是中国的twitter,美团是中国的groupon等等。
如果你有更进一步的探索,可以不是简单的对标,以A+B的模式,也能吸引投资人。比如大众点评是tripadviser+groupon+xxx等等类似的案例可以借鉴。这样讲故事会较为方便,投资人也会更加信服。